含油污水的高效分離和處理不僅可解決環境污染問題,還能將回收的油進行循環使用、提高資源利用率,因此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高度關注。多孔海綿具有吸油迅速、吸油量大等優勢,在含油污水處理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目前常用高溫熱處理、表面氟化等方法制備吸油材料,但上述方法存在處理成本高、制備工藝復雜等不足。
近期,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分離材料與技術團隊以廉價的商業化有機硅烷為主要原料,利用多組分硅烷體系的溶膠-凝膠反應過程制備硅氧烷涂層,并通過溶液浸漬法實現了聚硅氧烷在高分子海綿表面的有效附著,獲得了具有豐富孔結構的高性能吸油材料(如圖)。該方法具有簡單、易于實現規?;a的特點。
相關機理研究結果表明,有機硅烷與海綿基體之間發生交聯反應,不但使材料表面含有大量非極性基團,賦予材料疏水、親油的效果,還保持了海綿的三維多孔結構,使得材料整體表現出優異的油水選擇性和高吸油能力。所得疏水海綿可吸附自身77-163倍重量的有機溶劑和諸多油類化合物,且具有穩定的吸油特性——經過5000次循環壓縮后,吸油保留率仍高于90%。此外,研究人員基于所制備的高性能吸油材料,開發出一種水面溢油回收裝置,可用于露天、開闊水面的浮油回收。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西部之光、新疆天山青年計劃等的支持。

高性能吸油材料的制備、性質及應用 |